转载|映美传媒吴延:流量红利之后的网络电影进阶之路

流量退潮后,网络电影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圈层和用户,吴延认为,与其追求“大而全”,不如将类型化做到极致,在细分领域创造更多可能性。“在新的模式下,网络电影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敬畏圈层的本身是让用户先看见,再看好。”



转自:三声(tosansheng)


10月14日,三声在四川成都第八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举办网络电影生态发展论坛,主题为“传承与突破,探路网络电影的新增长”。映美传媒创始人、CEO吴延在论坛上发表了《流量红利之后的网络电影进阶之路》主题演讲。


疫情之下,今年上半年用户对线上娱乐的需求大幅提升,网络电影迎来新一轮流量红利,票房大幅增长。随着疫情防控趋于稳定,院线逐步复苏,网络电影如何乘势而上、持续推动产业进步,成为从业者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


除去疫情这一偶然因素,新模式、新人群与新技术的迭代是网络电影产业得以不断拓宽想象边界的外在推动力。


2020年不仅带来阶段性的流量红利,也催生了PVOD模式(premium video-on-demand高端付费点播模式)在流媒体平台的发展。在吴延看来,POVD模式将进一步提升网络电影的票房天花板,推动网络电影的类型化细分。


流量退潮后,网络电影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圈层和用户。吴延分析了2020年的中国网民结构,其中19岁以下网民占比23.2%,初中以下学历占比41%。这一核心人群的需求并未得到充分满足,而5G时代的到来还将进一步改变用户的观看和消费习惯,网路电影从业者有机会通过更扎实的内容以及更精准的营销打开更大的市场空间。


“与其追求不确定因素,不如追求确定因素,让确定因素产生巨大影响力,这样才有可能做出全民爆款。”吴延认为,与其追求“大而全”,不如将类型化做到极致,在细分领域创造更多可能性。“在新的模式下,网络电影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敬畏圈层的本身是让用户先看见,再看好。”


WechatIMG124.jpeg

映美传媒创始人、CEO吴延


以下为映美传媒创始人、CEO吴延的演讲内容整理:


大家好,这是我第三年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了,在座的很多都是老朋友。2018年,大家在这里聊的是网络电影能不能持续,有没有源动力走下去。到2019年,大家又在讨论网络电影的天花板到底在哪里。现在大家已经不聊这两个话题了。网络电影的业态已经出现了持续的源动力,所谓天花板其实是流水不争先,滔滔不绝。当票房持续上升、头部产品批量出现,自然会有更可期待的作品、更新鲜的团队以及更资深的创作者去拥抱网络电影市场。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叫做《流量红利之后的网络电影进阶之路》。今年Q1全民收看的大型流媒体平台,以及垂直领域的流媒体平台均出现了宕机时间,几乎创下了流媒体平台自建站以来最高的流量纪录。疫情期间的线上流量红利对网络电影产业产生了很重要的推动,网络电影成为行业焦点。疫情之后,大家朋友圈里开机最多的一定是网络电影。这件事情本身是阶段性事件还是能够长久地为行业带来利好呢?


今年出现了PVOD模式。虽然推行PVOD模式的院线电影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选择网络播出,但这个现象还是非常好,因为流媒体平台之前也是在出现用户付费模式之后慢慢开始细分品类。院线产品做出了尝试,探出了一条路,告诉我们只要内容足够好,首发在网络单片付费用户仍然买单,且用户能够接受的类型是多元化的。不论是付费还是免费,这条路未来都可以为网络电影助力。


流量红利已经退潮,这是不可逆的。常规的情况下大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宅在家里刷视频,

全网剧集的有效播放量从Q1、Q2到Q3递减,可能有排播策略的原因,但整体来看,影剧综三大品类的有效播放量普遍是下降的。Q1的狂欢过后,如何面对市场竞争、让更多用户看见,让更多行业从业者有持续的热情去推动产业、做出更好的内容?


首先,既然是网络电影,我们就要看清楚中国的网民结构。2020年,19岁以下网民占比23.2%,是中国网民结构中占比最大的。在这个细分的垂类里诞生了B站这样的超级流媒体,B站在美股上市是一百多亿美金,将近千亿人民币的一个市值。由此可见,19岁以下网民是我们普遍觉得不主流,实际上却非常主流的人群。如果他们关注到了网络电影的价值,那么网络电影会更加多元化。而到底有多少网络电影能够满足这部分用户?好的青春片在哪里?现在可能还是个问号。


再来看网民的学历结构,初中以下学历占比41%,有正在读的也有没有读的。搞清楚网络核心人群和核心人群的知识文化储备,我们再去做内容就能更加有的放矢,让这个领域更丰富。我们最终要做的还是正能量、阳光美好,富有爱心的产品,所以要思考用什么样的包装和制造逻辑让这些用户更能够去理解我们的产品。


这和生产好内容没有任何冲突,还能助推好内容的生产。不是说你花了更多时间、金钱,找了最大的IP、最好演员来就能做成破圈的爆款,往往这些付出和结果是不成正比的。与其追求不确定因素,不如追求确定因素,让确定因素产生巨大影响力,这才有可能做出全民爆款。


今天的网络电影可以更自信,到院线里找灵感,大家都在不同的细分赛道,没有谁比谁好谁比谁不好。重要的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创作更好的内容,首发给谁看。要真正理解网生代用户的观影习惯,再把科学的方法论融进去。如果未来更多产品以做成超级网络电影为目标,明确核心网络受众去创作,而不是说网络和院线两只船都要踩,整个行业就会变得更好。


我看了《东北往事》,觉得非常好。《东北往事》目标非常明确,不停做迭代和升级,甚至有破圈的萌芽。《哪吒》为什么票房超过50亿?新的人群消费能力非常强,以前这个赛道里没有为他们打造的作品。院线每年有固定的青春片,有固定的人群,青春片做得好票房能有好几亿,《少年的你》做到了十几亿。以前的圈层和类型没有错,因为所有的实践都是一步一步被证明出来的,但大家还是比较保守。今天的赛道更宽了,未来发行策略会改变,用户的消费能力会迁移,所以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更深度地理解圈层,去借鉴聚集和院线领域成功的经验,把它反哺到我们网络电影创作上来。


在新的模式下,网络电影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敬畏圈层的本身是让用户先看见,再看好。不是说成本没有三千万或者五千万就做不成某某类型。其实内容好与坏跟投入多少钱没有直接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勇气为这个类型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做更类型化的产品,更有把握让它在细分领域被用户看到。如果不能被看见,看好是不足为谈的,而且想让大家一次就看好也不太可能。中国发展也是几十年的累计,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下一步的美好就自然会呈现。


再说超级影院单片付费模式,这不仅是内地的模式,更是全球的模式,从《征途》到《花木兰》,这些案例给网络电影从业人提了一个醒。我们有可能做出网络首发的PVOD模式,然后和大片一起去竞争。这不取决于投资额度,而在于我们用了多少心思。过硬的品质是最重要的,首先要做好内容本位、内容升级。网络电影公司需要从院线电影公司那里学习的就是对类型的专注。大家都在做内容创意的产业,你怎么可能通吃呢?好莱坞的公司也不可能通吃,但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


尊重你的用户和创作者,就能做出让用户喜欢的产品,然后再扩散到更广的范围。网络电影一开始就追求大而全反而会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怎么做可能都不及预期。创作者和内容商都不可能覆盖全部的类型,最好的方式还是慢慢地在自己擅长的类型里布局。网络电影蒸蒸日上以后带来的最大的机会,就是能让每一个从业者找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去发挥。


只要内容足够就没有票房天花板,因为新的模式诞生了,在正常的VIP付费之外, PVOD模式出现了。大家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做细分赛道里的领跑者,不管是战争片也好,纪录片也好,玄幻片也好,惊悚片也好,喜剧片也好,如果你能成为这个领域里最头部的创作者,就根本不用担心作品是在院线首发还是在网络首发。只要你愿意定价,大家就愿意购买。我们可以用短视频可以告诉更多的用户,我有能让你沉淀更多时间的长视频观看,万变不离其宗。如果每个细分赛道都能有一些公司去开发,这个产业就会变得非常好,最后就会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大家一起把这个行业做得更好。


再说一下5G的可能性。互联网内容的每一次变革都是在技术变革之后,渠道是第一位的。从线下购买到线上购买的转变就是因为线上交易的产生,技术驱动了渠道变革,渠道变革又带来渠道里首发内容的革新。5G时代,用户在任何地方都能够打开视频,可以在车里,在冰箱上,每一个可能都是一个渠道。如果还是一味用快速便捷的方式恨不得做一个全民都喜欢的产品,那基本上是找不到出路的。所有的竞争一定会进入到白热化、专业化,以及职业化极高的程度,因为今天的信息便捷度可以让每个人都知道别人在做什么。如果没有自己核心的竞争力,就非常容易被模仿,且很难有大的成就。


整个市场的未来营收肯定会有大幅度增长,娱乐形态也会更加多元化。在让网络电影的创作变得更好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增加一些短视频的创意,甚至可以做更小的短剧或者番外篇去联动,让网络电影能够更好地推向用户。当渠道更分散时,也会有相对应的方法论出现。未来网络电影市场对投入的要求不会那么高,对创意和用户理解度的要求却会更高。最简单的方法是:永远要做有情感的、把握时代的内容,然后去迎接未来。


我们每天都要沟通很多的创作者,也经常和平台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创新的窘境一直都在。因为流量红利都存在,从业者往往会很快地复制同类型的产品,并且持续这个模式。包括今年,我看到开机的项目中有百分之七八十还是在复制。不是说复制不好,只不过做内容还是得不断超越。


超越是更加专业和职业的过程,更是打开更多类型化的市场的过程。整个行业宽度完全可以容纳更多类型的突破,这些突破也将持续化发展。如果有越来越多的电影不选择院线首发而选择网络首发,网络电影产业也就具备了更强大的生命力。